到底要如何投保意外險?


2020-12-31
常聽新聞報導台灣人很愛買保險,的確,根據金管會數據顯示,2018年台灣的保險市場總保費收入將近台幣3.7兆元,台灣人投保率也高達250%。雖說相較從前台人有了更高的保險意識,但是對保險背後的了解又有多深呢?那今天就讓我們從身邊最常見的意外險來開始探討。
意外險要如何購買呢?   
 意外險往往是許多人選擇購買的第一張保單,同時也是很重要的一張保單。依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事故傷害一直佔全國死亡原因的第六名,而意外險到底要如何購買呢?如今市面上銷售的意外險可分為「壽險意外險」及「產險意外險」,而在投保時,我們更需知悉其中的個中差異。
資料來源:衛福部 107死因記者會簡報

意外險的投保分為「壽險公司」及「產險公司」兩種   
意外險種類不同來自於選擇投保的保險公司時,產險公司與壽險公司兩者保障的風險計算不同,壽險公司主要是保障「承保人身相關」的風險,除了意外險還包含年壽險、金險、醫療險。意外險顧名思義是遭受「意外傷害事故」,而造成失能或死亡。保單條款中對於意外傷害事故的定義,是指「非由疾病所引起之外來突發事故」。拆開來看,要「同時符合」3項條件:非疾病、外來、突發,才能獲得保險給付。    
產險公司主要是保障「承保人身以外」的風險,亦即保障「財產」的風險,例如汽車、機車、住宅、手機等等。常見的商品包括汽機車強制險、汽機車第三人責任險、住宅火險、行動裝置(手機)保險等。而近年來主管機關已開放產險公司也可以販售短年期的健康險或意外險。    
意外險所牽涉的範圍包括人身及非人身,如發生特殊情況有如車禍意外或火災事故時,除了人身傷害外,財產損失也該一併受到保障;所以金管會依據國際趨勢,將原先只由壽險公司銷售的意外險,同時開放給產險公司銷售。
兩者保費計算的基礎不同    
保險的運作原則上,是將被保險人將風險轉嫁給保險人,接受保險人的條款並支付保險費,而人壽保險轉嫁的就是被保險人發生意外的生存或者死亡的風險。兩者之間對於風險的高低評估方式不同,計算出的保費也不盡相同。一般而言,產險公司的保費會比壽險公司的保費便宜。比如小明以只買意外身故的保額為100萬的意外險來說,產險估計花費在800元左右,而壽險則需1200以上。而且這是建立在一類職業(辦公室內勤)來計算的,若是其他類別的職業,職業性質危險性高,保險公司認定的職業等級也會更高,保費也會隨著更加高昂。
壽險公司和產險公司續約方式不同    
壽險公司的商品大部分具有保證續保機制,倘若客戶有持續繳交保費,保險公司就必須讓客戶繼續投保,不會因為客戶身體健康有了變化而拒絕投保。產險公司的商品主要是一年一約的形式,每年會重新評估這張保單所承保的風險有沒有產生什麼重大變化,做為是否讓保戶續約的依據,故不保證續保。比如說,倘若上年次理賠金額過大或者理賠頻率太高,保險公司很可能不再接受續保。
保障的範圍不同    
意外險的保障範圍有身故、失能、意外醫療、重大燒燙傷等等。壽險意外險往往只負責身故以及失能的理賠,沒有包含其他保障。而倘若想有其他項目的保障有如重大燒燙傷、意外醫療,則需要購買這一方面的保險。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壽險意外險也比較有彈性,可以在意外實支實付、日額、死殘幾個方面協調配置。產險公司則常會在保單內容裡做文章,將多種保障包裝在一個方案裡。比如保戶買了保額100萬的產險意外險,可能包含意外身故賠付100萬,重大燒燙傷最高賠付15萬,意外實支實付最高理賠2萬。
產險公司與壽險公司比較分析如下:
 壽險公司產險公司
保障的風險不同主要保障「人身」的風險主要保障「財產」的風險
保費計價不同較高較便宜
續約方式不同年繳保費,有保證續保的機制一年一約,不保證續保
保障範圍不同較窄,(身故/失能)較廣(身故、失能、意外醫療、重大燒燙傷)
小石觀點,在選擇意外險的時候,最好要根據自身考量來進行抉擇或者搭配。譬如有些人覺得保證續約很重要,但是意外險本質就是在保證「意外失能」、「意外死亡」的這類型低概率事件,連續發生兩次重大意外事件的可能性更是及其低微,並且出於對保費的考量,因此這類人更願意將保費投放在產險意外險上。    實務操作上,小石更會建議利用組合搭配,通過壽險搭配產險意外險提高保額。譬如在一家保證續保的壽險公司購買基本的意外險保額,再搭配產險公司的意外險把自己的保障抬高,這樣既可以降低保費,又不用擔心發生意外申請理賠後隔年遭到拒保而將自己暴露在沒有保障的風險中。總而言之,根據自己的考量合理搭配保險,做自己保險的主人。